11月19日上午,林学院执行院长郭福涛、副院长吴松青、教授代表陈世品和院长助理李明一行四人,赴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科研监测中心开展调研交流。监测中心王李银主任、詹丽英副主任、金昌善副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参加座谈。此次调研聚焦深化校地协同,围绕学科建设、社会服务、本科生实践教学、生态站合作建设等内容展开,旨在推动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助力林学一流学科建设,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。

座谈会上,双方首先就各自单位的发展现状与核心优势进行了深入交流。王李银详细介绍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在“天空地一体化”监测体系建设、生物多样性保护、智慧管理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并指出当前在监测方案编制、数据深度挖掘、定位站建设与专业人才支撑等方面的实际需求,希望借助高校科研力量进一步提升监测体系的科学化与智能化水平。
郭福涛系统介绍了林学院在森林生态、水土保持、生物多样性监测、森林康养及定位站建设等方向的学科积累与研究特色。他强调,双方合作“有基础、有优势、更有巨大潜力”。有基础,体现在学院教师已围绕武夷山物种保护、茶园生态和森林康养等方向开展了系列课题研究;有优势,在于学院具备从理论探索到技术应用的完整科研链条,能为国家公园的生态评估、监测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支持;有潜力,则基于双方目标高度一致、资源高度互补。郭福涛特别指出,学院众多青年教师高度关注武夷山这一“生态科研天然实验室”,期待将其作为长期科研实践基地,围绕国家公园面临的现实问题展开持续观测与前沿研究,既推动学院科研创新,也为公园管理注入新动能。
在合作方向上,双方达成多项共识:一是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,林学院将依托其业务专长和科研优势,参与监测方案规划、智慧样地建设等工作,共同推动AI识别、遥感监测等技术的落地应用;二是在特色研究方向,聚焦地质地貌、森林康养与茶园生态等主题,联合申报科研项目,促进成果转化与服务拓展;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,对接解决本科生实习住宿需求,开设野外调查与生态监测等课程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生态素养;四是在平台共建方面,借助林学院在野外台站建设方面的科研优势与经验,协力推动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,开展长期、系统的生态观测。
此次调研是林学院深化产教融合、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强化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协同联动,推动合作内容落地落实,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典范持续贡献“农林大智慧”与“林学力量”。
